烟花落

繁体版 简体版
烟花落 > 古典诗词漫话·杜甫心影录 > 第40章完结

第40章完结

王侯第宅皆新主,文武衣冠异昔时。¢齐.盛+晓`税~枉_ +毋′错\内.容-

直北关山金鼓震,征西车马羽书驰。

鱼龙寂寞秋江冷,故国平居有所思。

(五)

蓬莱高阙对南山,承露金茎霄汉间。

西望摇池降王母,东来紫气满函关。

云移雉尾开宫扇,日绕龙鳞识圣颜。

一卧沧江惊岁晚,几回青琐点朝班。

(六)

瞿唐峡口曲江头,万里风烟接素秋。

花萼夹城通御气,芙蓉小苑入边愁。

珠帘绣柱围黄鹄,锦缆牙樯起白鸥。

回首可怜歌舞地,秦中自古帝王州。

(七)

昆明池水汉时功,武帝旌旗在眼中。

织女机丝虚月夜,石鲸鳞甲动秋风。

波漂菰米沉云黑,露冷莲房坠粉红。

关塞极天唯鸟道,江湖满地一渔翁。

(八)

昆吾御宿自逶迤,紫阁峰阴入渼陂。/墈`书!屋*晓,税!徃- !耕/薪+罪`快¨

香稻啄馀鹦鹉粒,碧梧栖老凤凰枝。

佳人拾翠春相问,仙侣同舟晚更移。

彩笔昔曾干气象,白头吟望苦低垂。

代宗大历元年(766)秋,杜甫在夔州以沉雄之气,富丽之词,写了《秋兴八首》这组诗。西晋潘岳曾作《秋兴赋》,其意止于:“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,远行有羁旅之愤。临川感流以叹逝兮,登山怀远而悼近。”杜甫这组诗的内涵,就要深广得多。“故人何寂寞,今我独凄凉。老去才难尽,秋来兴甚长”(《寄鼓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》)。当时诗人白首飘泊,穷老荒江,多病缠身,夙志难酬,面对满眼秋色,满其秋声,惊心枨触,不能自已,于是“以己为纬,以秋为主,以哀伤为骨”(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),对秋起兴,赋诗写怀。因三峡秋景,滴下思乡之泪;又从故园之心,引起故国之思;因眼下凄凉,追忆昔日繁华;又从淫乐无度,思索战乱根源。通过今昔对比,盛衰对比,将世事反覆、朝政得失、身世之恨、沧桑之感,一齐表现出来。?比¨奇\中,蚊?王! /庚′歆*罪+全!诗人在“兴”中回顾,在“兴”中凭吊,在“兴”中思索,在“兴”中感悟。气激于中,情放于外,如风起泉涌,万象吞吐。清人黄生说:“杜公七律当以《秋兴》为裘领,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。”(《杜诗详注》引)

“玉露凋伤枫树林,巫山巫峡气萧森。江间波浪兼天涌,塞上风云接地阴。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系故园心。寒衣处处催刀尺,白帝城高急暮砧”。前人都说首章为秋兴发端,全诗纲领。“以节则杪秋,以地则高城,以时则薄暮。刀尺苦寒,急砧促别。末句标举兴会,略有五重。所谓嵯峨萧瑟,真不可言”(钱谦益《钱注杜诗》)。前二联满纸秋意,与宋玉“悲哉秋之为气也,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。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”(《九辩》)风神相似,感兴相同,而沉雄壮阔,则更在其上。特别是写江山风云,阴晦不明,动荡不安,不仅表现出地理特征,同时体现了时代精神,从中流露出诗人愤郁不平、感伤不已的心情。浦起龙评颈联:“历历前尘,屡洒花间之泪,悠悠去国,暗伤客子之心。发兴之端,情见乎此。”(《读杜心解》)“他日泪”、“故园心”六字,将以下七首,尽包孕在内。

“夔府孤城落日斜,每依北斗望京华”。读这两句诗,宛然如见斜阳映照着诗人孤寂的身影,一双忧郁的眼睛遥望长安。钱谦益称下句为“八章之骨,重章叠文,不出于此,皎然所谓截断众流句也”(《钱注杜诗》)。诗人身在江湖,心忧朝廷,下面几首诗,追忆京城往事,感伤京城现状,慨叹京城盛衰,感兴不一,但都从对京城的“想望”中化出。

“鱼龙寂寞秋江冷,故国平居有所思”。当孤寂凄凉之时,故国之事,历历堪思,分明眼前。第四章易“故园”为“故国”,从个人身世之感,转入家国兴衰之恨,含意深远。王夫之说这八首诗,全于“故国”一句维系。上可见诗人对菊洒泪,闻笳生悲,落日愁思,孤舟归心,不仅仅是弃逐的哀怨,忧在天下,而非一身。下面蓬莱宫阙、曲江歌舞、昆明旌旗、渼陂仙侣,则都是诗人所思的内容。

“回首可怜歌舞地,秦中自古帝王州”。追思长安全盛之日,曲江何等繁华,江边离宫,黄鹄群集,水面画舫,白鸥飞翔。只因君臣沉溺太甚,醉生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