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花落

繁体版 简体版
烟花落 > 曹雪芹传 > 第13章完结

第13章完结

……

这些故事,使小雪芹为之神游——不料等到他来至蟠桃宫,竟惊喜得叫出声来。^山\八?看`书,王· ¨毋.错_内/容!原来那庙占地不大,院中迎面一个巨大的石香炉,炉内焚的香,火焰高达数尺,红光逼人。炉后是一座高大的石碑,上面刻着建庙碑记。碑后便是娘娘殿。步入殿内,举目看时,正和关帝庙相反:那娘娘的像很小,约不过一尺半高,披着黄袍。

周围一望,并无其他神像,只见四壁上都是雕刻的图案景物,山石、海涛、竹林、树木……皆有,玲珑剔透,令人真觉新鲜可爱。再细看时,又见那绿竹林中,有小观音菩萨端坐,小善才童子侍立;而这壁桃林中,还有一个小猴王在那里作耍!小雪芹完全被这一座小巧的《西游记》艺术宫迷住了,舍不得走开。他觉得比什么玩具都好玩得多。

在宫门外,临河是一大片空场,人山人海。场上面挤满了百般百样的货摊,游艺棚,叫卖声,锣鼓声,联成一片。游人如蚁,男看女,女避男,扶老携幼,构成了一种人间的仙境。从崇文门到此,循河三里,都是垂柳,比一幅画还要美。哪里有“天上”?这就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天上乐园了!

这是一块对小雪芹影响颇大的地方——一直联系着他日后写作小说的构想。~嗖¢艘`暁^税`蛧? /追·醉^歆·璋-节?

往东。北京的庙宇之多,可称世界之最,明清两代尤为昌盛,寺庙的建筑之景与僧道的钟鼓经呗之音,彼此接连呼应,令人叹为观止。

对曹雪芹的创作发生重大关系的还有崇文门以东的东岳庙,民间俗称东岳庙为“天齐庙”。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——中国春季的结尾,北京的东岳庙庙期,从江南来的,从天津等地来的,都云集到朝阳门外,客店不能容了,还须临时安排设备住处。民间“过会”的时候,可以称之为万民簇拥,盛况实非语言所能表达的。

对于少年的曹雪芹来说,来到东岳庙,感受与别人又不一样了。他读了康熙帝的御笔碑文,方知此庙于康熙三十八年遭了火灾,皇帝拨了“广善库”的专款,命裕亲王监办,费了三年的工夫,将庙重新修好,碑是四十一年所立。一进正殿,举头先见一方巨匾,上书:“灵昭发育”,是康熙帝的大字御书。对此,雪芹心中立即想到:那时爷爷正好活在世上,正是家里家外的全盛时代。!t.i.a-n¢x+i*b`o¢o/k~.^c¢o′m.

雪芹一层一层地逐个观赏:

——西殿的天齐大帝,两旁侍女、太监、相臣、武士。

——东西殿神君、道士、仙宫、将军……无不神妙绝伦。

——三皇殿,供奉的中华文化之祖——伏羲、农桑医药之祖——神农、衣冠、文字、典制之祖——黄帝。

——正殿后的寝宫。

——最后一层是玉皇阁。

在这其中,有两层最使雪芹惊骇与赞叹。

但是他觉得最奇特的是这座庙里竟然会有“阎王殿”,殿的东西厢两边有“阴曹地府”的“七十二司”。这是由佛教滋生的一种纯属迷信的说法:人世是“阳间”,另有“阴间”的世界,是人死后灵魂之所归,由“阎罗王”掌管,凡在世时犯有罪恶,则必在“七十二司”内分罪情受到不同的惩治。阎王殿两厢分布着七十二司,这里面,各种鬼卒的形象极其狰狞可怖,酷刑的场面也惨不忍睹,胆小的人和孩童不敢进去!

更妙的是有些鬼卒脚下暗装活轮,通连着地下的“机关”,一脚踏上,那鬼卒会动起来。据说真有人活活吓死。雪芹只觑了一眼,就心惊胆战,异常地憎恶和反感。

但是当他到了正殿后的寝宫,却使他屏住了呼吸,张大了眼睛——他所见的是一百多个千姿百态的侍女塑神群!这些少女,都美丽可爱,她们各自在“做着活计”,简直就是活的人物!雪芹惊呆了,脚下不肯移动了。

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如此复杂地把好的、坏的、美的、丑的、真的、假的、善的、恶的……都缠结在一起,没有极高的智力,是难以审辨取舍的。然而,年少的雪芹却从这里汲发了他的灵源智府——他把“七十二司”和“侍女群”这两个绝不相干的、性质全然异致的意念,忽然一下子结合起来了,他产生了一个绝顶奇特的想法。

“七十二司太丑恶了!寝宫太美了!人说七十二司掌管人的亡魂;我则也可以另创一个“世界”,非阴非阳,那儿是少女们的灵魂的归处,有一个美丽智慧的仙姑在掌管她们的“命运的簿册”。

少年雪芹的这个想法,是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