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回家要出西华门。合起来看,他们家曾在这一地带有过住宅,十分明显。
然而,到曹雪芹时代,经过抄家籍没、种种变故之后,是否在上述地方还有住处,那就很难说了。——相反,倒是有许多传说,说明他住在另外的地点。
例如,有的传说曹雪芹曾住过什刹后海南岸、大翔凤胡同北口的“水屋子”地方,并说这就是他的“悼红轩”所在。有的传说他曾住过外城广渠门内往北、东便门内往南的卧佛寺,艺术家齐白石还曾到此寻访遗迹,绘了一副画,并题以诗句,说:“风枝露叶向疏栏,梦断红楼月半残;举火称奇居冷巷,寺门萧瑟短檠寒。”有的传说他曾住过西城旧刑部街,有的说他在郊西开过小酒店……。
上面第一个传说,和当地居民父老世代口传“东府、西府”就是曹雪芹所写的“荣宁二府”的蓝图这一说法倒可以合看,所谓东府、西府,是土著“老北京”称呼西苑北海以北、什刹前海以西、后海以南的清代和珅府(在人前为何人府第不详,在后为庆王、恭王府)与东邻蒙古罗王府的名字,大翔凤胡同,就在它后身不远,出了胡同就是后海,“水屋子”的古井正在此处。第二个传说,据张次溪先生见告,很有些老先生都如此讲,这或者是由于广渠门在清代是正白旗汉军人所该辖守的地方,寺内旧有跨院,颇具亭石花木,是个幽胜的地方,曹雪芹如因有同旗(虽然他并不是汉军)亲友在这一带住,又爱寺院的雅静,故而辗转牵引、觅居此处也有可能。第三个传说,大约和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担任职务有关,右翼宗学本在西域石虎胡同,而旧刑部街距离很近(二者分处于西单北大街以东、以西两面),他为了方便,在此寓居,或由宗学分配或代觅宿处,也都有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