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花落

繁体版 简体版
烟花落 > 我在大清官场30年 > 第112章完结

第112章完结

曾督回信说:“您说的的确很有见地。?鸿_特?晓*税-蛧, `埂^歆/嶵`全¢只是现在庆端已经回到福州,根本不想进兵浙江,所以……”可没过多久,休宁、宁国相继失陷;接着,李元度把徽州也丢了;接着;贼军围攻建德,普承尧不战而逃,率领的六千楚勇顷刻溃散,火药军装,全部落入贼手。贼军跟着溃兵一路追击,彭泽、湖口、浮梁、德兴、都昌、景德六镇全部失陷,赣东北一带,片瓦无存,白骨为莽。

普承尧,原是云南的武进士,从外地投奔曾督军中。他带着六千湘军守御建德,每月开销二万两饷银、一万串制钱,刚开始由江西军需项下供支,后来奉命改由粮台发放。每次领饷出库,普承尧就让士兵先把银子搬到自己的住所,扣下几千两不等,说是改天买米送到军营——只有鬼才相信。普承尧平时架子大得不得了,接见州县官员时从不起身,巡抚毓科也对他颇为忌惮。

普承尧的妹夫,已被革除道员的冯席珍和手下将领毕金元私通太平军,为他们通风报信,被水师将领彭雪琴抓获了,押到曾帅营中。·零\点^墈+书? ~追!蕞^薪¢蟑?结¨湖北巡抚胡林翼来函,命令将冯席珍、毕金元拿获后,就地正法。后来听说冯席珍解到了曾营,毕金元则不知去向,不了了之。

冬月,贼军进逼建德,普承尧率众先奔,败兵一路烧杀抢掠,到九江后,还毁墙拆屋勒逼欠饷,并声言整队进省后要首先杀掉巡抚。巡抚毓科很害怕,招雇了一百多人每天在官署训练,名为亲兵。我笑道:“普承尧没胆杀贼,当然也就没胆造反。他大言恐吓,不过是为了多领些军饷,在进大牢之前最后捞一把而已。”曾督竟下令倾资发饷,每名散勇发银四两,还让省城运四万军饷到九江。彭玉麟担心这些溃兵闹事,另外又借了一万多两。谁知领到军饷后,溃兵却依旧十分嚣张。

为了打发走这群丘八,九江道文恒只好在每人四两之外,再加发二两,这些散兵游勇才渡江回到曾帅营中。曾督下令,挑选一部分败兵编入鲍超军营,不愿留下的,发放路费遣散,让他们自行回湖南。曾督挑不中的兵丁,则由他的弟弟曾国荃接收。

我眼中的湘军将领

左宗棠是湖南举人,和曾总督也是至戚密友。¢n′e-w!t¢i^a′n.x_i!.!o·r-g·他先前在湖南巡抚骆秉章手下当师爷,文笔很好,口才也很好,可是性情跋扈,在骆幕中几乎可以说是为所欲为。骆秉章才具不足,凡事拱手听命于左师爷。因此,湖南的文武百官都知道,左宗棠才是真正的湖南巡抚,只要得到左师爷的赏识,就会好处多多。左师爷行事,一凭己意,好之生毛革,恶之成创痏。湖南人最重乡情,可是,李恒明确对我说:“左宗棠,明足以拒谏,辩足以饰非,存心深险,很难相处。”

我和他素不相识,曾督请他以四品京堂的职衔来江西帮办军务。他手下号称有一万人,但据他当面对我说,其实士兵只有六千人,其余的都是各类杂役。我听了,只好唯唯而已,一句话也不敢多说——第一次见面,就公开承认自己吃空饷的人,我还是第一次见到。左宗棠在省城住了半个月就离开了。但是只要军火和粮饷稍有拖延,他就立马来信催讨,并说:“如果因此贻误军机,本京堂不能独任其咎。”我跟别人说起这事,那人却说,左京堂对您已经是够客气的了。不客气会怎样呢,我不知道,会不会像普承尧那样要“先杀藩司”呢?

户部催造兵勇名册,左宗棠的军册中说是选了六名先锋,每名每月开支多少,可是却只有四个人的名字。粮台发函问他是否弄错了,上报以后,恐怕会被户部批评。左宗棠回信,只说自己如何打仗、如何追贼、如何军书旁午(就是军务繁忙的意思),“哪里顾得了这样的小事,就算是户部责问,本京堂也不怕”。满纸语句,真可谓摸之有棱。我曾对粮台提调王必达说:“以后给左公的文书,用语一定要平和,切不能因为他的来函无理,我们就用无理回复。”《尚书》上说:“必有忍,其乃有济。”佛则说:“我得成于忍。”以前在甘肃被同僚排挤,我曾自作对联:“读圣贤书,初心不负;用黄老术,唾面自干。”现在四年过去了,难道我的修养反而不如以前吗?王道曾说:“吾前在洛下游,何曾知有蔡廓儿也?”我当年供职翰林院时,又何曾听说什么左宗棠!

广信府知府光泰,一天到晚吞云吐雾,不理公事,每天睡到下午三点左右才起床。我和巡抚毓科商量,认为广信地当贼冲,担心他贻误军机,不如把他撤掉,命令在广信带兵的钟世桢代理知府的职务。钟世桢也是湖南人,由教职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