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花落

繁体版 简体版
烟花落 > 我在大清官场30年 > 第3章完结

第3章完结

庆林又威胁在祥山到任前代理同知的陈符清,要他也拿出两千两,还吓唬他说:“你代理此职半年,不能查明此事,失察分赔,理所当然。-m¢a-n′k?a.n?s?h-u^.`c/o,m′”陈符清也只好乖乖就范。庆林又发专函到北京,让祥璋自己也退出三千两。这些钱都交到庆林那里,由庆林派人送到府库,并嘱托我将揭参此事的详文撤回。

我见缺口既然已经堵上,也就不再深究此事,毕竟我以后还要在这个地方混,犯不着为这件事得罪顶头上司。

[1]“满营兵”,即旗兵,俗称“八旗子弟”,是清朝对满族人进行军民合一管理的一种形式。

1837年道光十七年

一月,林则徐出任湖广总督。

三月,一代名将,陕甘总督杨遇春病逝。

六月,四川马边厅彝民攻扰,总督鄂山平之。

九月,广东奏逐遣英吉利趸船及查禁鸦片窑口情形。

那些年,我们这样灭蝗

赈灾银子难筹

你们现在的官员讲政绩,我们那时候也讲政绩,只不过不像现在这么看重GDP。~天^禧·小\说`惘* _首!发¢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,当然是最好的政绩——一般地方是很难做到的,差一点呢,就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,保证地方安定,也就是所谓的“维稳”。

为了救灾的事,新年刚过,我就特地上了一趟省城。申启贤巡抚问起关北的情形,我的回答是八个字:“民生凋敝,道有流亡。”

我请示申巡抚,能不能拨点银子救济一下嗷嗷待哺的百姓,可他的意思却是让我鼓励朔平府的富人捐款救灾。

“申巡抚啊申巡抚,您知不知道,雁门关以北根本就没有富民,您让我向谁去募捐呢?”我好说歹说磨破嘴皮,申巡抚才答应从藩库里拨出五百两银子,交给州县办理救灾。区区五百两,简直就是杯水车薪,无济于事。

我又请藩台庆林稍微增加一些援助,他却说:“太原眼下也需要救济,眼皮底下的事情我不能不管,至于远处的我就顾不了啦。”

这像一个堂堂藩台说的话吗?

我请示借粮与平价售粮一起进行,在这青黄不接之时,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勉强活命。¨b/x/k\a~n.s`h*u_.¨c.o\m.幸好我的手下将省里的书吏照顾得不错,巡抚批准了这个办法。我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就带头捐出养廉银三百两作为缙绅耆老的表率,可惜还是没有人响应。

灾情很严重,路上到处可见饿死的人,地保并不报官检验,往往就是拿一张草席盖上了事。风薰日蒸,恶臭阵阵,百姓因此感染瘟疫等疾病的亦不少。我拿出钱来,命令县里派人掩埋尸体,然后上报,府里不定期派人检查。

飞来蝗祸

去年,朔平府飞蝗蔽天,留下很多虫卵。申巡抚很为此担心,命令各地组织人手,挖虫卵、灭幼虫。

在我们那个时代,蝗虫就像洪水猛兽一样,令人谈虎色变。蝗虫有非常厉害的牙齿,最喜欢吃植物的肥厚的叶子——当然,植物的枝干也很少放过。所以,大群的蝗虫所到之处,真正是赤地千里。水灾、旱灾和蝗灾是我们那个时代最让人担心的“三害”。

交配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约十厘米深的土中,产下约50粒的卵。产卵时,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,就像蚕茧一样,然后再把卵粒产在里面。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。孵化的幼虫从土中爬出来,外形和成虫很像,只是没有翅膀,体色较淡。灭蝗的关键就是要在虫卵还没有孵化时将它销毁,或者在幼虫长翅膀之前将它杀死。

我们那时候捕蝗,阵势和行军打仗差不多。以十人为一队,两人持锹,挖一条一丈多长、三四尺深的沟,浮土堆在对面;四人在后,二人在沟旁,一齐用长帚将蝗虫轰入沟中;二人在持长帚的六人之后,用长柄皮掌,将轰不干净的蝗虫拍死。一名官员,领二百人,分作二十队,每日可捕捉蝗虫几十担。蝗虫进入沟中后,就将沟边的浮土推入沟中,再用槌子捶结实。那些藏在秸秆中的蝗虫,就让妇女儿童轰出,捕捉后可以出售,也可以拿到官府换粮食,随百姓自便。

躲在河边乱石中的,就在石头上撒石灰,然后浇上水,将蝗虫煮死;在峭壁上长帚伸不到的,就用喷筒朝上喷药。有蝗虫的田里,就将跳来跳去的幼虫用皮掌拍死,然后再用牛将田翻耕一遍,将虫卵捡出。虫卵看起来和花生的形状差不多。虫卵捡尽后,再用石磙将地轧平,最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