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商场官场] 《我在大清官场30年》作者:黄云凯【完结】
内容简介
《我在大清官场30年》原著为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,是清朝要员张集馨的自叙年谱,是其任职其间所经历的官场人事浮沈的敏锐观察及看法之记录。^2.八~墈^书¨蛧? ?首-发′名为年谱,其实几乎等于小说,对官场鬼蜮情形,刻画入微,不亚于清末之《官场现形记》、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。比其他同类小说更真实,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,研究清史名家在写道咸历史时都多次引用本书。
《我在大清官场30年》原著以文言写成,虽然文笔清丽,但对当下的普通读者而言,通读亦非易事。《我在大清官场30年》将张集馨年谱易文为白,删繁就简,将史实重新连缀成文。《我在大清官场30年》为“口述历史”风格,不戏说,不歪曲,语言生动,故事性、知识性强。作者将历史材料以活泼风趣的语言进行加工,可读性很高。
我是谁
首先声明,这是历史,不是穿越!如果有谁对道光和咸丰时代的大清感兴趣的话,我就站在这里等你们穿越过来好了——前提是你只能一个人来,否则,就有可能掉脑袋——洪秀全不让男人和女人住一起——拿过证的也不行。.第*一,看.书\惘^ !蕪,错-内~容~
我叫张集馨,嘉庆五年三月二十九日辰时(公元1800年4月22日上午7时至9时)生于江苏仪征的家中老宅。据家谱上说,我是张飞的第N+1代子孙。我的家庭关系有点复杂,为了便于现在的读者理解,有必要先介绍一下。我的父亲名叫张式封,有兄弟五人、妹一人。我八岁时,母亲吴氏夫人去世;十岁时,父亲娶继母许氏;二十岁时,父亲去世。父亲去世前,将我过继给四叔,四叔因为家里穷,终生未婚,这样我就成了四叔的继子。我三十五岁时,我的五叔因为年老无子,让我兼祧两家——同时继承两家宗祧,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,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。后来,我的五叔虽然有了亲生儿子,但也没有再把我退回去。这样,我就在亲生父亲之外,还有一位继父——书中称“继考”,和一位兼祧父亲——书中称“兼考”;同样,在我的母亲之外,我另有一位继母(是我父亲的续弦,而不是我继父的妻子,我的继父终生未娶)和一位兼祧母亲——书中称为“兼慈”。+欣!丸`夲*榊¢栈? +追*嶵~新^蟑~洁`
我的婚姻在现代人看来也颇为复杂。十七岁时,我聘定李氏,就在结婚前两个月,这个可怜的女孩子病死了——如果讲命相的话,这可以算是我克死的第一个女人。我在二十八岁时才正式迎娶了第一任妻子黄氏;十二年后,黄氏去世。过了两年,我又娶了第二任妻子邵氏;八年后,邵氏也去世了。除此之外,我还娶了三个侍妾:一个姓王,叫绣佛;一个姓谭,叫秀英;还有一个姓祁,没有名字。邵夫人去世后两年,我将绣佛扶正为第三任妻子。让我感到遗憾的是,这六个女人都先我而去。
但这复杂的婚姻在当时却是寻常不过的。不过,我的后代倒是非常简单——所有这些女人也只为我生了一个儿子——张兆兰,邵夫人所出。张兆兰后来任职于总理衙门,官运比我更不济,著有《瑞荪轩随笔》《泉缘汇珍记》和《槐荫客话》等。我名下虽然有一个女儿,但是过继自三弟的,后来嫁给了李鸿章的长公子李经方作继配。
1829年(道光九年),我在而立之年科举及第考中进士。此后八年,我在翰林院悠游岁月。1836年(道光十六年),我外放山西朔平知府,开始地方官生涯,后来又历任福建汀漳龙道、陕西督粮道、四川按察使、贵州布政使、甘肃布政使、河南布政使、河南按察使、湖北按察使、直隶布政使、福建布政使、陕西按察使等职,直到1865年(同治四年)因病致仕。
三十年中,我任职八省,耳闻目睹了种种官场丑态。我自律,我敬业,我勤奋,我殚精竭虑,我奔走尘劳,我为大清王朝出生入死,但终究没能挽回它的衰落。不仅如此,我还几次遭人陷害,几次被免职。我的仕途以从四品开始,以正三品结束,在从四品到从二品之间上上下下,可谓一波三折。
时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,我所服务的王朝早已灰飞烟灭,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特别是社会的物质形态,和我所生活的时代相比,已经是面目全非。可是,我又发现,在变化中,仍有很多东西其实变化并不大,或者说古今一辙,比如“权出于上”“政以贿成”等。
因为这点小发现,我一时心痒,带各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