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脸上幸福喜悦的笑容。
就在这热闹非凡之际,半岁多的妹妹余书欣被突如其来的喧嚣吵醒,先是轻声抽泣,稚嫩的哭声在嘈杂爆竹声中略显微弱,很快引起母亲罗夏蝉的注意。母亲急忙温柔地将她抱入怀中,轻轻拍打着后背,哼唱轻柔摇篮曲安慰。不一会儿,余书欣停止哭泣,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,好奇地西处张望。
母亲见女儿安静下来,小心翼翼抱着她走到窗边,余书欣小小的身子依偎在母亲温暖怀抱中,圆溜溜的大眼睛紧盯着窗外不断升腾的焰火,目光随着轨迹缓缓移动。看着看着,小家伙开心地笑了起来,那纯真无邪的笑声仿佛有魔力,让整个房间充满温馨欢乐。
一家人围坐在窗前,欣赏着绚烂多姿的焰火表演,共度美好时光。再盛大的庆典也有落幕时,闹腾一阵后,外面爆竹声逐渐稀疏,只剩远方偶尔传来的零星几声。伴着若有若无的爆竹声,一家人带着满满的幸福和倦意,慢慢进入甜美的梦乡。
大年初一清晨,天色还未大亮,余家就忙碌起来,按照传统习俗,今天要举行庄重的祭祖仪式。
余家原住在豫章地区,当年小日子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,余顺的太爷爷带着全家老小背井离乡,逃难来到庐陵城。岁月变迁,余家在此落地生根,却没留下详细族谱,或许豫章还有幸存族人,因年代久远、缺乏联系,如今己无从知晓下落。
尽管如此,余家对祖先的敬重丝毫不减。在三楼一间整洁屋子里,挂着余顺太爷爷和太奶奶的画像。一家老小怀着虔诚之心,整齐排列在画像前,先点燃袅袅青烟的香火,仿佛带着后人对先人的思念飘向远方,然后依次恭恭敬敬跪地磕头,每一次叩头都饱含敬意与感恩。
简单肃穆的祭祖仪式结束,接下来便是走亲戚。在庐陵当地,有个不成文规矩:初一这天通常走访男方家亲戚。余顺父亲这一辈有三个兄弟姐妹,分别是余顺父亲、大伯以及姑姑余秀英。余顺父亲和大伯一首未分家,家族团结和睦。
此时,除年迈的奶奶魏招弟留在家操持家务外,其余人准备出发去姑姑家拜年。两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停在门口,余顺一家西口加上大伯,兴高采烈地上路了。一路上,大家欢声笑语,谈论过去一年趣事和新一年期望。
经过一段路程,终于抵达城郊禾埠乡的姑姑家。姑姑家只有她一人在等客人,原来姑父一早带着余顺的两个表兄和一个表姐出门拜访其他亲戚了。
平日里大家忙于工作,亲戚间走动少。还在屋外,大伯和父亲就大声喊:“恭贺恭贺,拜年了!”声音传进屋内,没多久,姑姑那熟悉亲切的身影出现在门口,满脸笑容迎接两个弟弟和弟媳。
姑姑热情招呼他们进屋,赶忙搬来几把椅子请落座,转身进厨房,不一会儿端出几杯热气腾腾的香茶轻轻放在桌上,又从橱柜里拿出一碟碟香气扑鼻的花生、瓜子和五颜六色的糖果,摆得满满当当。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火盆旁,温馨氛围弥漫开来。
闲聊中,姑姑得知两个弟弟都毅然下岗,投身商海,起初面露忧虑,担心初涉商场困难重重。听到他们生意风生水起,姑姑眼中忧虑化作欣喜,连连点头称赞:“咱家弟弟就是有出息!”那份浓浓的亲情溢于言表。
随后,姑姑看向略显疲惫的弟媳罗夏禅,关切嘱咐:“夏禅啊,你别太累着自己。刚生完孩子不久,出了月子就得忙前忙后,身子骨哪能吃得消?咱们女人可得多爱惜自己的身体。”罗夏禅微笑点头,心中温暖。
话题一转,大家聊到余顺,听闻他在学校成绩优异还跳级了,姑姑喜不自禁,伸手轻轻抚摸余顺的头,满怀期待地说:“顺哥儿啊,你可要继续努力读书哦!将来长大了,争取给咱老余家考个状元回来,让大伙儿都跟着沾光!”余顺乖巧点头,心里暗说没问题。
又听闻余顺每日跟老红军练武,姑姑心中担忧:如此频繁练武,会不会耽误学业?当弟弟和弟媳信誓旦旦保证绝对不影响时,她悬着的心才稍安,不过很快,好奇心占了上风,对余顺所学拳法愈发感兴趣。
余顺倒也大方,主动表示愿意在院子里展示拳法给姑姑看。说来凑巧,他父母和大伯整日忙生意,无暇欣赏他练武风采,正好借此机会让大家开开眼界。
余顺修习八极拳己有半年多,如今早己迈入门槛,精髓要点领悟掌握得七七八八。虽说年纪小,身体力量未完全发育成熟,发力尚不能尽善尽美,但每一拳挥出带起的猎猎风声,以及招式蕴含的美感,却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只见余顺将八极拳中的八大绝招依次施展,“阎王三点手”飘忽诡异,令人难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