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花落

繁体版 简体版
烟花落 > 我上山打个猎,怎么皇袍披我身上了 > 第33章 交易达成

第33章 交易达成

”一言既出,合作便算正式达成。

合作的框架既定,话题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具体的执行细节。

李兆廷此刻已是满心热忱,一连串的问题如珠炮般抛出:

“宋玉,这白盐的提纯之法,所需器具、场地可有什么特殊的要求?

工序是否繁琐?

最要紧的是,这保密之事,当如何处置?”

由不得他不紧张,这制盐秘法一旦泄露,那便是为人作嫁,空欢喜一场。

宋玉对此早有腹稿,闻言不慌不忙地答道:“器具倒也寻常,无非陶瓮、细布、柴薪之类,村里的匠人便可打造。

场地也无甚苛求,寻一处僻静宽敞的院落即可。

至于工序,看似简单,实则内有乾坤。

无论是火候的掌控、时辰的拿捏,还是用料的配比,皆有独到之处,非我亲自督造指点,外人即便窥得一二,也难得其精髓。”

他这话半真半假,提纯的原理确实不复杂,但他可没打算将所有底牌都亮出来。

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
“至于保密……”宋玉话锋一转,说出了一个让李兆廷颇感意外的决定:“我打算将这制盐的作坊,就设在槐树村。”

“槐树村?”李兆廷脸上的兴奋之色略微收敛,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,像是在田埂上犁出了几道深沟。

“为何要选在槐树村?那村子地处偏僻,山路崎岖,交通往来多有不便。

若要大规模生产,依本官之见,设在县城之内,或是城郊左近,岂不更为妥当?

无论是原料的运入,还是成品的监管与输送,都便利许多。”

李兆廷的疑虑合情合理。从效率和安全的角度考量,将如此重要的产业放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,的确显得有些匪夷所思。

县城不仅有完善的配套,更重要的是,一切都在他的直接掌控之下。

宋玉迎着李兆廷探询的目光,神色依旧平静。他料到李兆廷会有此一问。

“大人有所不知,槐树村虽小,却是在下的桑梓之地。村中皆是朴实乡邻,彼此知根知底,都是信得过的人。

而且,在下也存了些许私心。”

“私心?”

“正是。”宋玉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诚恳,“槐树村土地贫瘠,村民们祖祖辈辈靠着几亩薄田和打猎勉强度日,生活颇为清苦。

若能将这制盐的作坊设在村中,一来可以为乡亲们寻一条长久的生计,让他们也能跟着改善生活,吃饱穿暖。

他们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自然会把作坊当成自己的命根子一般看待,尽心尽力守护作坊的秘密,这可比任何严密的防范都要来得牢靠。”

他顿了顿,话语中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恭维:“再者,此事若能成功,亦是大人您的一项惠民德政。

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,这份政绩,可比单纯的税赋增长,更能赢得民心,也更能彰显大人的仁德与爱民如子之心。”

这番话,既点出了实际的利益,又迎合了上位者对名声的追求。

李兆廷闻言,陷入了沉默。

他望向窗外,目光似乎穿透了那几竿青竹,投向了远方湛蓝的天空。

宋玉的这番理由,着实出乎他的意料。

毕竟,以宋玉的年龄按理来说应该更关心自身利益才是,更何况现在的世道不太平,人人自危,却不想他还有这份反哺乡梓的心思。

这究竟是少年人的天真赤诚,还是一种更为高明的驭人之术,用利益捆绑来换取忠诚与安全?

或许,两者皆有。

若真能带动一个村落走向富裕,于他的治绩而言,确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而且,宋玉所言的“本地人守护家业之心”,也并非没有道理。

有时候,最坚固的堡垒,往往是从内部建立起来的。

“此事……可。”李兆廷最终开口,语气不辨喜怒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